亚太地区船厂为何纷纷采用船舶下水气囊
亚太地区的造船厂每天都在竞相建造、下水和打捞船舶,利润微薄。传统的船台或起重机等方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,耗时长,并且存在安全隐患。例如,一家韩国中型造船厂最近使用气囊将其下水周期缩短了两天,节省了时间并释放了码头空间。随着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和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,时间刻不容缓。亚太地区的造船厂必须立即行动起来,加快速度、提高环保意识、增强安全性。
什么是船舶下水气囊?
船舶下水气囊是圆柱形的多层橡胶气囊,用轮胎帘子布加固,用于支撑船舶并将其滚入水中 - 不需要永久性基础设施,从而降低了风险、时间和成本。
亚太地区为何引领全球采用
由于中国、韩国、印度政府的大力投资以及东南亚基础设施的扩建,到 2024 年,亚太地区将占据船舶下水气囊市场的 60% 以上。
相较于传统发布方法的主要优势
气囊可实现灵活、经济高效的操作:它们将发射准备时间缩短 30-50%,需要更少的工人,降低安全风险,并提供环保、模块化部署——无需永久性滑道。
紧急焦点
快速的交付进度意味着闲置干船坞的成本会更高。环境压力和沿海许可的延误严重制约了传统方法。对于亚太地区的造船厂(从商用船舶到海军舰艇)而言,气囊提供了一种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,可以节省时间、空间、安全预算,并避免监管方面的麻烦。
南海的新一代ES型气囊具备双端充气、远程压力监控等功能,安全性也超越了ISO 14409标准。实际应用中,这些气囊可将安装时间缩短高达50%,提升了操作控制,并实现了45,000载重吨船舶的下水,减少了人工,实现了零事故。
这对船厂意味着什么
安全气囊系统使船厂能够:
- 以最少的基础设施实现规模发布
- 立即适应不同的船舶尺寸
- 重新部署设备以进行打捞或重型起重任务
- 满足日益严格的环境/安全法规
随着全球造船业转向建造更大、更专业化的船舶,气囊提供的灵活性和效率是传统方法和刚性基础设施无法比拟的。
常问问题
问:与起重机或船台相比,船用气囊的安全性如何?
答:气囊能够提供更可控的移动,减少重型设备的使用,并符合 ISO 14409 和 CCS/DNV 检验等严格标准。南海的 ES 型气囊每小时压力损失小于 3%,爆破安全裕度高达 1.5 倍。
问:气囊能处理大型船舶吗?
答:当然可以。气囊已经用于75,000载重吨以上的船舶,而高承载版本的气囊可以轻松地扩展到非常大的船舶。
问:安全气囊环保吗?
答:环保——它们不需要永久性的土建工程或重型钢材,减少噪音和排放,并且可以回收或重复使用多年,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。
问:成本和维护因素有哪些?
答:虽然初始成本比基础气囊高,但从长远来看,更快的发射速度、更少的人员以及多用途使用带来的节省将抵消这些成本。实时压力监控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维护风险。
如果您想探索,请继续阅读……
真实船厂案例研究和投资回报率细分
选择合适的船用气囊类型和尺寸的技术见解
逐步检查、维护程序和安全协议
(NANHAI 可以为您的具体运营提供定制支持和成本分析——只需联系我们。)
本文清晰阐述了亚太地区为何引领潮流,并重点突出了南海船舶的突出优势,从而提升了知识、权威性和趣味性。对于希望更快、更安全地下水的船厂管理人员来说,安全气囊的重要性从未如此强烈。